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能成功者不管自己的条件多恶劣,他必须拥有强大的意志和决心。在成功之前,他多半遇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艰辛困阻。
和很多互联网精英不一样,马云从小就没有生活在顶尖的那部分人当中,他活在平常的普通人当中。马云称自己脑子笨,从小功课就不好,只有英语特别好。他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所以,马云一直对员工说,如果光看IQ世界上有70%的人都可以获得成功! 马云在1982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 没有考上大学的他,就继续备考,希望下一次可以成功考上大学。可是天不遂人愿,第二年的高考再次失利。当时马云的父母就觉得走这条路已经不合适了,就让马云去学点手艺技术,也好在步入社会的时候有个谋生的手段。可是马云却坚持高考,这次他比较幸运,他报考的学校因为英语专业招生未满,他顺利地进入了杭州师范。
1988年,马云毕业后去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外语,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工资大约每月110元。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职,并利用课余时间为到杭州观光的外国游客担任导游。西湖边的第一个英语角就是马云发起的。 1992年,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当时经营挺艰难,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钱人民币,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实在不行了,马云就背着口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卖礼品、包鲜花,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马云后来说:“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到了1995年,钱没赚多少的马云,却凭超强的活动能力为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名气。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聘马云为翻译到美国收账。 接下来的一切就像好莱坞影片中的情节一样:美国商人想赖账,掏出一把枪将马云禁闭在房间中长达两天。马云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又丢失了随身行李,只得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挣了600美元回国。
在回国之前马云去西雅图看了一个朋友,在此马云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西班牙《国家报》生动地描述了马云当时的心情—―“我甚至害怕触摸电脑的按键。我当时想:谁知道这玩艺儿多少钱呢?我要是把它弄坏了就赔了。” 其实对马云有触动的是,他好奇地对朋友说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词“啤酒”,结果只找到了美国和德国的品牌。当时他就想应该利用互联网帮助中国的公司为世界所熟悉。 就这样,作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之一的马云辞了职,借了2000美元,1995年4月开办了“中国黄页”,这是中国第一批网络公司之一。公司的组成也是寒酸,全部员工,包括马云就三个人,其中之一还是他的妻子,加上一个何一兵。1997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府站点。 那时,他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请人家心甘情愿同意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没有人相信他,1995年的杭州,人们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在那段时间里,马云过的是一种被人视为骗子的生活。 有人在杭州的大排档里见到马云。马云喝得微醺,十足一个跟一大帮人神侃瞎吹的小市民。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杭州人的安静和从容。但是,马云的网站为上网的企业带来了客户,他的网站盈利了。 那时我国的互联网行业也才刚刚发展,但是很多人都明白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很好,所以各种互联网的公司开始一个一个地出现。在马云创立公司没多久之后,在1996年,我国又出现了一个和马云公司业务一样的互联网黄页公司,这样就让马云在市场所占的份额开始减少。没想到马云直接做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操作,直接把他自己的公司贱卖掉,每股仅仅两毛钱,最终卖了10万元,拿着这些钱,他就去了中国外经贸又开始了打工的日子。 在中国外经贸上了3年班,马云又不甘于现状,就离开了这个“铁饭碗”的工作。然后重新组建了团队,在杭州开始创业,这个团队中,就有后来称之为18罗汉的那些人。最后在马云各种筹资下,用五十万元的初始资金,创办了现在大名鼎鼎的阿里巴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