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缠足,相信各位都有所了解,知道这是古代女性特有的风俗习惯。但是,缠足到底是什么样的习俗,为什么要这样做,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了解呢?
关于缠足的文章有很多,但几乎都把它作为一种奇妙的风俗来介绍。但是,了解缠足之后就会发现,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风俗习惯,缠足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为了超越国家的差异、人种的差异以及年代的差异,更好地理解缠足这个习俗,今天就来好好地聊一聊。
缠足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种风俗,缠这个字,有缠绕的意思,主要体现在古人,尤其是中原地区的人们用各种方法不让女性的脚长大。
正如字面意义所示,女性从小就要用布裹住脚,让其停止成长。伴随着痛苦,不只是脚,她们的整个身体都会受到影响。
裹脚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好看。在古代,曾经有过小脚的女性才是美的标准。大脚和踏实的走路姿势被古人认为是阶层较低的劳动妇女的象征。
美丽的女人为了能有一个好婚姻,可以把一切都交给佣人。即使自己不能好好走路,不能劳动也没关系。因此,小脚就成了美丽和富裕的象征。
看到缠足的字面意思,也许有人会轻率地认为,只要在幼儿的脚上缠上布就可以了,其实缠足是需要将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的腿骨故意折断、脱臼来固定的。
也就是说,女孩子到了3~4岁就已经开始缠足了。她们除了脚拇指以外,其他脚趾都被大人向内侧弯曲,并用布条捆绑固定,疼痛得让人彻夜难眠。由于伴随骨折而发烧的情况也很多,所以缠足一般认为要到秋天才开始。由此可见,缠足对孩子的痛苦影响之大。
脚趾整完了,还得竖着弯曲脚背固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脚的尺寸就变成了10cm左右,被称为金莲。
在古代,拥有小脚的女性受人追捧,但她们的一生都会被束缚。因为经常要把脚绑得很紧,所以她们很少洗脚,导致脚部经常化脓,解开缠绕在脚上的布时,那种气味也相当难闻。因此,缠足的女性不会在丈夫和恋人以外的人面前露出光脚。
女性缠足之后,脚骨头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就像在穿高跟鞋一样。因为不能穿普通的鞋,所以就出现了有着刺绣的小脚专用鞋。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母亲对女儿进行缠足,不过当时缺乏有效的缠足知识,所以有时候她们没办法将女儿的脚弯曲成美丽的形状(被称作金莲的小脚必须左右对称)。不仅如此,有些女孩因脚部的感染而永远失去了腿,最糟糕的是,有些人甚至失去了生命。
当然,即使缠足顺利完成,女孩们也不能走很远的路。缠足这个习俗并非只有上流社会才有,在农村也有。这就导致了如果农村女孩儿必须下地干农活的话,她们的身体痛苦就会倍增。
但是在古代,不缠足的女性会被认为是家教不好、没有忍耐力,还会被人叫做大脚女,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就没有缠足,因此被人戏称大脚皇后。
综上种种,因为怕遭受到流言蜚语,所以有女儿的母亲不得不拼命地给女儿缠足。
缠足的女性下地干农活,身体会非常痛苦
那么,缠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有记载的缠足始于五代十国的南唐。当时的后主李煜喜欢腿细的女性,据说李煜在宴席上招待舞女时,会选择身材瘦小的女性。也有一种说法是,李煜用布把那位女性的脚绑起来,使其更细更小地脚跳舞,就这样,裹足就流传开来了。
从灭掉南唐,统一中原的北宋时代开始,缠足就扩散开来。到了公元1000年代,关于缠足的书籍开始出现,当时的古人认为女性不缠足是可耻的。对于汉民族来说,当时正好是异民族交融的时期,所以重视汉民族独特文化的感情高涨。
南唐后主李煜
历史记载的缠足始于南唐,不过在南唐之前还有一个传说。在殷商时代,纣王的妃子妲己受到恩宠,至今仍经常使用的“酒池肉林”一词,据说就是纣王由为妲己举行的奢华宴会演变而来的。
传说妲己是狐狸的化身,但她的尾巴无法变成人类的脚,只能用布遮住,其他女性崇拜深受国王宠爱的妲己,纷纷效仿,于是缠足就流行起来了。
妲己画像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颁布了“劝禁缠足文”(在中华民国之前的清朝也颁布了禁令,但毫无效果)。
为了建立近代化国家,缠足这一古老的习俗,影响妇女成长的恶俗是一种社会阻碍。虽然民国政府颁布缠足禁令,但在偏远地区,缠足这一陋习依然存在。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缠足再次被严令禁止,此后缠足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缠足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特有的旧习俗,不过在别的国家却也有相类似的风俗。
在欧洲,大脚也被认为是劳动者的脚,身份越高的人认为,女性需要小脚。在欧洲,脚本来就不适合暴露在人面前,这也是小脚受到追捧的原因。
有的人甚至会用冷水把脚冷却,然后强行把脚放进小鞋子里。17世纪芭蕾舞流行并固定下来后,因为芭蕾舞鞋而变小的脚受到了欧洲人的追捧,小脚成为了尊贵的象征。
像童话《灰姑娘》中,姐姐硬要把脚伸进小玻璃鞋里,这大概是人们认为小脚的女性更能得到好亲事的证明吧。
即使牺牲双腿,也想要幸福的婚姻
这篇文章对古代流传下来的缠足风俗进行讲解,介绍它的内容和历史,以及关于缠足的看法,相信大家对缠足有了更深的理解。
人们常常出于好奇而谈论它,但通过正确理解它,就能够思考古代女性的生活方式。
思考缠足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消失,感觉就和思考我们今后要如何生活联系在一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