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礼俗广泛地应用于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人与人的交际中,但并非所有的交际都合乎礼俗。礼俗是交际的核心,是导致交际成功的圭臬。交际礼俗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表现形式多样。中华民族有关交际礼仪知识的积淀非常丰厚和深邃。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财富,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1.交际礼俗的特点
(1)文化的复合性。交际礼俗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行为人的全部文化修养的外在体现。交际礼俗是一种文化形态。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的言行举止看似简单随意,实质上是多种文化知识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表现出的高雅与猥琐、文明与粗俗,大都与文化教养有关。潇洒的风度、优雅的举止、得体的谈吐,凭借的不仅是外在形态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和修养,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2)民族的继承性。各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日常交际礼仪、交际心理以及必要的礼制。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各民族的交际礼俗也代代相传。虽然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但是其核心部分,即与本民族的伦理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都表现出陈陈相因、世世相袭的继承性。正如孔子所言:“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交际礼俗,陶冶着历代中国人的道德情操,熔铸着中国人的习俗观念,也规范着中国人的举止言谈。讲究礼节、注重礼教、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热情好客、礼尚往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早已成为中国人所恪守且为世人所称道的美德和规范。
(3)时代的变异性。从古至今,没有任何民族的交际礼俗是固守不变的。政治的变革、朝代的更迭、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交流都会导致交际礼俗发生变化,从而显现出时代性或阶段性。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国际交往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涌现出诸多新型的交际媒介和形式,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交际礼俗,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4)地域的差异性。俗谚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任何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其各个地方的交际礼俗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这是源于各地区在具体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表现在交际礼俗方面,势必会产生诸多差别。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国家几度分合,加之交通不便,各地区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地域交际礼俗文化并不断发展和嬗变,蔚为大观。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地域文化特色都必将长期留存,而地域文化特色无论怎样强烈也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民族的共同性。
2.交际礼俗的作用
(1)尊重作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遵循交换原则。当对方表现出尊重和敬意时,我们也要还之以礼,所谓“无礼不相见”、“来而不往非礼也”即是此理。通过礼尚往来,可以互增感情,彼此尊重,实现有效沟通。
(2)约束作用。交际礼俗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礼仪形成后,便成为带有强制性的社会习俗,人们要遵守和服从,都将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约束,如有违犯就会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或是法律的制裁。
(3)教育作用。交际礼俗包含道德和精神的要求,会对社会成员进行有形或无形的教育和引导。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际礼俗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4)调节作用。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关系。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无法满足个人的归属感、受尊重感,就会怅然若失甚至惶惶不安,从而言行怪诞,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同样,如果某个国家或组织人际关系紧张,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局面。交际礼俗作为普遍的规范和程序,作为凝固下来的文化传统,能有效地固定、维护和调节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式,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