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电信业务向综合化、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人们对电信业务多样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主干网上SDH、ATM、无源光网络(PON)及DWDM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使用,为实现话音、数据、图象“三线合一,一线入户”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详细为你说下接入网的发展背景 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接入网在传统电信网上被称为用户环路,接入方式以铜质双绞线为主,这种方式只能解决电话或低速数据的接入,其特点是业务单一,用户到本地交换机采用点到点连接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信网由单一业务的电话网逐步演变为多业务综合网,因此电信网的接入部分必须相应地具备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特征,以适应电信业务的飞速发展、各种业务量迅速增加的现实。接入部分的传统做法是每一种业务网都需要单独的接入设施,一即电话业务需要双绞线等电话接入设施,数据业务需要五类线等接入设施,图像业务需要同轴电缆等入户线路,这样既增加了建设成本,又加大了维护难度。因此必须设计一种独立于具体业务网的基础接入平台,它对上层所有业务流都透明传送,我们称这个基础接入平台为接入网。
从电信全网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ATM技术、宽带IP技术、SDH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的成功引入,骨干网已具备了宽带化、综合化的能力。另一方面,用户侧CPN/CPE的速率也在突飞猛进,其CPU的性能每18个月就翻一番,吉比特以太网将局域网的速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10 Gbit/s以太网也将问世。然而,面对核心网和用户侧带宽的快速增长,中间的接入网却仍停留在窄带和模拟的水平上,大多数用户还像多年前那样通过普通双绞线接入电信网,而且仍是以支持电路交换为基本特征,这与核心网侧和用户侧的发展趋势很不协调。显然,接入网已经成为全网带宽的最后瓶颈,接入网的宽带化和m化将成为本世纪初接入网发展的大趋势。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宽带铜线接入、光纤接入、无线接入等新技术这两年已逐渐成熟,设备成本大大下降,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成本和用户的接入成本已降到了一个合理的范围,用户对宽带业务的需求也显著增长,用合理的技术改造旧的用户环路,解决最后一千米的宽带接入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世界上的主要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正在加大这方面的建设和研发投入。
在标准化方面,ITU—T第13工作组于1995年7月通过了关于接入网框架结构等方面的建议G902,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标准。在实际中,虽然有多种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宽带接入,但是至今尚无一种接入技术可以满足所有应用的需要,接入技术的多元化是接入网的一个基本特征。
近年来,固网运营商来自话音、纯宽带业务收入的增幅在不断下降,不能适应竞争和需求的变化,因此,需要从纯数据、话音的单业务运营模式向应用、视频、语音、数据相结合的多业务运营模式迈进,以留住和吸引更多的用户。为了顺应业务发展的这一要求,未来接入技术的宽带化、接入承载的差异化和接入终端设备的可控化,将成为新一代宽带接入网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特征。
1接入技术宽带化
“宽带提速”是运营商必然的战略选择,不提速就无法开展频带更宽的业务,无法实现运营商战略目标的转移。因此,“宽带提速”将成为运营商长期面临的课题。例如从ADSL向ADSL2+以及未来VDSL2的升级,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在这部分的解决方案中,无论采用哪种最新的DSL技术,都必须遵循缩短铜缆长度和提供更大的带宽的基本规律。为此,全球的主流运营商包括中国的固网运营商在内,都在计划或开始实施DSLAM物理位置下移的战略,努力做到“光进铜退”,最终实现FTTH。在这一进程中,FTTx与ADSL2+/VDSL2的结合将是长期和重要的工作内容。
2接入承载差异化
要承载多业务,接入网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要能区别用户和业务,能实施不同的QoS策略,达到不同用户、不同业务服务的差异化。
(1)区别用户
目前普遍采用的DHCPOption82、PPPoE+、VBAS等技术,是可以实现用户唯一标识的,但随着VLANStacking(802.1ad)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在解决VLAN资源不足问题的同时也能解决用户唯一标识的问题,因此这也是今后区别用户技术发展的方向。
(2)区别业务
区别业务的信息和部位可以包括物理端口、MAC地址、以太网类型、源/目的IP地址、IP协议类型和源/目的TCP/UDP端口,甚至包括应用层协议。业务标识在二层网络中可以采用IEEE802.1DUserPriority,在三层网络中采用IPTOS/DSCP等。
(3)QoS策略下发
近期的QoS策略下发只能通过静态手工配置,通过业务管理系统与网元管理系统接口向各相关设备下发,而未来的QoS策略将向动态自动下发转变,需由设备提供控制接口,采用标准化的协议来实现与策略服务器/业务管理系统的直接通信。
(4)接入终端设备可控化
为了实现业务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电信运营商需要对端到端通信中涉及到的众多设备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因而对接入终端设备也应能做到可控制和可管理。如果接入终端设备由用户随意管理,就很难做到与核心网络设备的协调统一,对电信业务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也不能实现。因为对接入终端设备的管理和控制是有别于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和控制的,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庞大,在未来只能采用远程管理和管控的方式。在管理协议方面,对于与接入终端设备密切相关的部分,可基于接入技术来实现;对于ADSL/ADSL2+的底层功能部分,可采用SNMPoverPVC/EOC方式来实现;对于EPON的底层功能部分,可考虑OAM及OAM扩展;而对于与接入技术无关而与业务相关的部分,TR069是一种比较适宜的选择。